加湿器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加湿器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【资讯】江苏第40审定品种东北蛔蒿

发布时间:2020-11-04 07:39:41 阅读: 来源:加湿器厂家

江苏第40审定品种

一、小麦品种

1、宁麦14

一、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601

二、来源与类型 原名“宁0088”,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,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宁麦9号经系统选育,于2001年育成。

三、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。

四、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

2003-2005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467.54公斤,比对照扬麦158增产13.69%,两年较对照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;2005-2006年度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453.47公斤,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2.17%。

该品种长芒,白壳,穗近长方形,籽粒红皮,半硬-粉质。幼苗直立,叶色较淡。株型中等偏松散,株高83厘米左右,耐肥抗倒性一般。生育期211天左右,与对照相仿。分蘖及成穗数中等,穗大粒多,千粒重较高。亩有效穗33万左右,每穗38粒左右,千粒重41克左右。抗性接种鉴定:中感赤霉病、白粉病,感纹枯病,高感梭条花叶病,高抗穗发芽。品质分析三年平均结果:粗蛋白含量14.3%,湿面筋含量31.1%,稳定时间2.6分钟。

五、栽培技术要点

1、适期播种: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初。

2、合理密植: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以15万左右为宜。

3、肥水运筹:高产水平下每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,其中基苗肥占60-70%,并施足磷、钾肥。拔节孕穗肥占总氮量的30-40%。田间沟系配套,防止明涝暗渍。

4、病虫草害防治:及时化学防除杂草,根据病虫测报及时做好赤霉病、白粉病、纹枯病及蚜虫等病虫的防治。

5、及时收获:成熟后应抓紧收获,以确保丰产丰收。

2、扬辐麦3号

一、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602

二、来源与类型 原名“扬辐麦0082”,属春性中晚熟小麦品种,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麦158/1-9012 F1代种子经辐照诱变选育,于2003年育成。

三、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。

四、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

2003-2005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430.46公斤,较对照扬麦158增产4.68%,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;2005-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0.16公斤,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1.42%。

该品种长芒、白壳、穗纺锤形,籽粒半硬质。幼苗直立,株型较松散,株高90厘米左右,抗倒性一般。全生育期213天左右,比对照扬麦158长2天。分蘖及成穗数中等。亩有效穗32万左右,每穗38粒左右,千粒重38克左右。抗性接种鉴定:中抗赤霉病,中感纹枯病,高感梭条花叶病,抗穗发芽。品质分析三年平均结果:粗蛋白含量14.8%,湿面筋含量26.7%,稳定时间6.8分钟。

五、栽培技术要点

1、适期播种: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至11月5日。

2、合理密植: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以15万左右为宜。

3、肥水运筹:高产水平下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,并配以足量的磷、钾肥,在肥料运筹上应掌握前促、中控、后攻的原则,基肥约占总氮量的60%,冬春平衡肥10%,拔节孕穗肥30%。田间沟系配套,防止明涝暗渍。

4、病虫草害防治:抓好麦田化学除草,注意纹枯病、白粉病及赤霉病的防治。

5、及时收获:成熟后应抓紧收获,以确保丰产丰收。

3、淮麦21

一、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603

二、来源与类型 原名“淮麦320”,属弱春性中熟小麦品种,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17/豫麦54杂交,于2003年育成。

三、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淮及淮北麦区的中晚茬种植。

四、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

2004-2006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493.62公斤,较对照豫麦18增产10.84%,分别较对照增产达显著、极显著水平;2005-2006年度组织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481.6公斤,较对照豫麦18增产4.19%。

该品种长芒、白壳、穗近长方形,籽粒白皮、角质;幼苗半匍匐,叶色深绿,分蘖力强,抗寒性较好。株型较紧凑,株高82厘米左右,抗倒性好。穗层整齐,熟相好。全生育期223天左右。每亩有效穗37万左右,每穗36粒左右,千粒重36克左右。抗性接种鉴定:抗白粉病,中抗赤霉病,中感纹枯病,高感梭条花叶病毒病,高感穗发芽。品质分析三年平均结果:粗蛋白含量12.3%,湿面筋含量26.2%,稳定时间5.9分钟,属中筋品种。

五、栽培技术要点

1、适期播种: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初。

2、合理密植:适宜播期内每亩基本苗16万左右,迟播应适当增加基本苗。

3、肥水运筹: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,基肥、平衡肥、拔节孕穗肥以5:1:4为宜,配合施用磷、钾肥。田间沟系配套,防止明涝暗渍。

4、病虫草害防治:及时化学除草,中后期做好白粉病及蚜虫的防治。

5、及时收获:成熟后应抓紧收获,以确保丰产丰收。

4、济麦21

一、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604

二、来源与类型 原名“徐988044”,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,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鲁865168/川农大84-1109//冀84-5418杂交,于1998年育成,徐州市种子站引进。

三、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。

四、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

2003-2005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501.42公斤,产量与对照淮麦18相当;2005-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2.5公斤,较对照淮麦18增产2.38%。

该品种长芒,白壳,穗纺锤形,籽粒饱满,白皮、角质,商品性较好。幼苗半匍匐,分蘖力强,抗寒性较好。株型较紧凑,株高77厘米左右,茎杆弹性较好,抗倒伏。成穗多,穗层整齐,成熟期中等,综合性状较好。每亩有效穗45万左右,每穗30粒左右,千粒重41克左右。田间叶锈病发生轻。抗性接种鉴定:感赤霉病、中感纹枯病、白粉病、棱条花叶病,抗穗发芽。品质分析三年平均结果:粗蛋白含量14.8%,湿面筋含量31.6%,稳定时间3.5分钟,属中筋品种。

五、栽培技术要点

1、适期播种: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。

2、合理密植:适宜播期内每亩基本苗一般为15万左右,高产田应适当降低基本苗。

3、肥水运筹:高产水平下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,配合施用磷、钾肥。肥料运筹应施足底肥,控制返青肥,施好拔节孕穗肥。田间沟系配套,防止明涝暗渍。

4、病虫草害防治:及时化学防除杂草,适期做好锈病、白粉病、赤霉病等病虫防治工作。

5、及时收获:成熟后应抓紧收获,以确保丰产丰收。

5、申河麦1号

一、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605

二、来源与类型 原名“申繁276”,属偏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,由大丰上海农场种业有限公司以468//川生068杂交,于2002年育成。

三、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淮麦区种植。

四、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

2002-2005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,三年平均亩产431.52公斤,较对照豫麦18增产4.37%;2005-2006年度组织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479.9公斤,较对照豫麦18增产3.82%。

该品种长芒、白壳、穗纺锤形,籽粒角质。幼苗直立,叶色深绿,叶片宽长披垂,分蘖力较弱,抗寒性一般。株型较松散,株高80厘米左右,抗倒性较好。穗层较整齐,熟相较好。全生育期221天左右。每亩有效穗31万左右,每穗34粒左右,千粒重44克左右。抗性接种鉴定:中抗赤霉病,中感白粉病,感纹枯病、穗发芽,高感梭条花叶病。品质分析四年平均结果:粗蛋白含量14.9%,湿面筋含量31.5%,稳定时间4.1分钟,属中筋品种。

五、栽培技术要点

1、适期播种: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。

2、合理密植:每亩基本苗15万左右,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播种量。

3、肥水运筹:高产栽培要求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,氮:磷:钾比例为1:0.5:0.5。施肥技术为前促、中控、后保,基苗肥约占总氮量的60%,拔节孕穗肥占40%。田间沟系配套,防止明涝暗渍。

4、病虫草害防治:播前进行种子处理,及时化学防除杂草。2月底、3月初重点防治纹枯病,中后期注意白粉病、赤霉病和蚜虫的防治。

5、及时收获:成熟后应抓紧收获,以确保丰产丰收。

6、生选4号

一、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606

二、来源与类型 原名“宁03E159”,属偏春性中熟小麦品种,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所以宁麦8号/宁麦9号F1经花培,于2003年育成。

三、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淮麦区种植。

四、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

2003-2005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464.1公斤,较对照豫麦18增产6.13 %,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;2005-2006年度组织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464.08公斤,较对照豫麦18增产1.98%。

该品种长芒、白壳、穗纺缍形,籽粒白皮、半角质,饱满度较好。幼苗半直立,叶色深绿,分蘖力一般,抗寒性一般。株型较紧凑,穗层整齐,熟相佳。株高81厘米左右,抗倒性一般。全生育期222天,每亩有效穗35万左右,每穗39粒左右,千粒重38克左右。抗性接种鉴定:中抗赤霉病,中感纹枯病、穗发芽,感白粉病,高感梭条花叶病。品质分析三年平均结果:粗蛋白含量14.3%,湿面筋含量27.7%,稳定时间4.2分钟。

五、栽培技术要点

1、适期播种 :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。

2、合理密植:基本苗每亩15万左右,一般每亩播种量13-15公斤。

3、肥水运筹:全生育期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。肥料运筹原则为施足基肥,早施苗肥,冬前施肥量占总氮量的70%,巧施拔节肥,补施穗肥。田间沟系配套,防止明涝暗渍。

4、病虫草害防治:及时化学防除杂草,早春注意防治红蜘蛛,抽穗后尤其是后期要打药防治蚜虫。抽穗前后注意防治白粉病。

5、及时收获:成熟后应抓紧收获,以确保丰产丰收。

7、淮麦23

一、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607

二、来源与类型 原名“淮核0212”,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,由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以冬春小麦轮回群体经多代选择,于2001年育成。

三、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。

四、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

2003-2005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505.74公斤,产量与对照淮麦18相当;2005-2006年度组织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520.2公斤,较对照淮麦18增产3.92%。

该品种长芒,白壳,穗纺锤形,籽粒饱满,白皮、半角质,商品性较好。幼苗半匍匐,分蘖力较强,抗寒性较好。株型较松散,茎叶蜡质较重,剑叶短小,株高82厘米左右,茎杆弹性较好,抗倒伏。成穗数中等,穗层整齐,熟相好。每亩有效穗38万左右,每穗32粒左右,千粒重45克左右。田间叶锈病发生轻。抗性接种鉴定:中抗梭条花叶病,中感纹枯病、白粉病,感赤霉病。品质分析三年平均结果:粗蛋白含量13.1%,湿面筋含量22.6%,稳定时间2.9分钟。

五、栽培技术要点

1、适期播种:适宜播期为10月5-15日。

2、合理密植:适宜播期内每亩基本苗以15万左右为宜,肥力水平偏低、晚茬迟播田块适当增加播量。

3、肥水运筹:一般亩施纯氮16公斤左右,配合施用磷、钾肥。肥料运筹应施足底肥,控制返青肥,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。田间沟系配套,防止明涝暗渍。

4、病虫草害防治:及时化学防除杂草,适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。后期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1-2次叶面喷肥。

5、及时收获:成熟后应抓紧收获,以确保丰产丰收。

二、油菜品种

1、扬优8号

一、审定编号 苏审油200601

二、来源与类型 原名“扬杂1号”,属半冬性三系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,不育系为扬A2,恢复系为扬R4,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2年育成。

三、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河以南油菜区种植。

四、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

2003-2005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,两年度平均亩产196.01公斤,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6.65%;2005-2006年参加省杂交油菜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189.96公斤,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15.7%。

全生育期241天左右,与对照宁杂1号相当。叶色深绿,叶片裂片数目较多,叶缘波状,越冬半直立。整个生育期生长都较旺;株高174.5厘米,分枝点高55.2厘米,主轴长度63.5厘米,一次分枝9.2个,二次分枝5.5个,单株有效角果395.7个,每角21.9粒,千粒重3.1克;芥酸含量0.36%,硫甙含量28.22μmol/g饼粉,含油率39.93%;综合抗性较好;恢复度99.2%,品种一致性好。

五、栽培技术要点

1、适期播种:育苗移栽播种期,苏中地区9月20日左右,苏南地区9月25左右为宜。

2、适期移栽:苏中地区适宜移栽期10月20日左右,苏南地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移栽。

3、合理密植:中等肥力田块移栽密度每亩密度1万株左右,肥力较高田块0.8万株左右。

4、肥水管理:遵循重施基肥、增施磷钾肥、必施硼肥的原则,氮肥施用:基肥、苗肥、苔肥的比例为5:3:2,磷钾硼肥一次底施。田内开好三沟,做到明水能排,暗水能降。

5、病、虫、草害防治:移栽前在苗床上防治蚜虫、菜青虫一次。冬前和开春注意防治好蚜虫等害虫;初花期防治菌核病,雨水多年份盛花期再防治一次。

2、江油1号

一、审定编号 苏审油200602

二、来源与类型 原名“苏油99-6”,属半冬性、三系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,不育系为1072A,恢复系为C9732,由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于2002年育成。

三、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油菜区种植。

四、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

2003-2005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,两年度平均亩产201.68公斤,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9.74%;2005-2006年参加省杂交油菜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185.5公斤,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12.2%。

全生育期242天左右,较对照宁杂1号迟1天。苗期叶色较深,苗壮,越冬期半直立;株高163.3厘米,分枝点39.1高厘米,主轴长度66.6厘米,一次分枝9个,二次分枝5.9个,单株有效角果442.6个,每角19.9粒,千粒重3.1克;芥酸含量2.02%,硫甙含量28.97μmol/g饼粉,含油率40.44%;综合抗性较好;恢复度98.34%,品种一致性好。

五、栽培技术要点

1、 适期播种:苏北、苏中地区为9月15日左右,苏南地区9月下旬。

2、适期移栽:苏北、苏中地区适宜移栽期10月15日左右,苏南地区10月下旬。

3、合理密植:中等肥力栽培水平田块移栽密度每亩1万株左右,肥力较高田块在0.8万株左右。

4、肥水管理:施足基肥;苔肥亩施尿素15公斤。田内开好三沟,做到明水能排,暗水能降。

5、病、虫、草害防治:苗期、越冬期重点防治蚜虫和菜青虫等害虫;花期重点防治菌核病二次。

3、红油3号

一、审定编号 苏审油200603

二、来源与类型 原名“红油3号”,属半冬性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,由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以中油821为母本、890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。

三、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河以南油菜区种植。

四、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

2005-2006年参加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,两年度平均亩产184.69公斤,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12.94%;2005-2006年参加省常规油菜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194.4公斤,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9.50%。

全生育期245天左右,较对照苏油1号相当。苗期生长稳健,叶色深绿,越冬半直立;株高154厘米,分枝点高31.6厘米,主轴长度63.7厘米,一次分枝7.5个,二次分枝6.2个,单株有效角果302.5个,每角19.3粒,千粒重4.2克;芥酸含量0.23%,硫甙含量23.4μmol/g饼粉,含油率40.2%;综合抗性较好。

五、栽培技术要点

1、适期播种:育苗移栽播种期,苏中地区为9月20日左右,苏南地区9月20-25日;直播栽培播种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。

2、适期移栽:苏中地区适宜移栽期10月20日左右,苏南地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移栽。

3、合理密植:中等肥力栽培水平田块移栽密度每亩1万株左右,肥力较高田块在0.8万株左右;直播密度每亩1.5万株左右。

4、肥水管理:遵循重施基肥、增施磷钾肥、必施硼肥的原则,全生育期每亩施纯氮14-16公斤,五氧化二磷10公斤,氧化钾12公斤,硼砂0.75-1公斤;基肥施用量:总施氮量的60%及磷、钾、硼肥全作基肥。苔肥和花肥分别占总施氮量20%。田内开好三沟,做到明水能排,暗水能降。

5、病、虫、草害防治:苗期、越冬期重点防治蚜虫和菜青虫;初花期重点防治菌核病。

4、史力佳

一、审定编号 苏审油200604

二、来源与类型 原名“史力佳”,属半冬性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,由南京绿江种苗开发中心以史力丰为材料,做定向选择,进一步降低硫甙的含量于2003年选育而成。

三、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油菜区种植。

四、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

2004-2006年参加江苏省常规油菜鉴定试验,两年度平均亩产179.17公斤,比对照史力丰增产5.53%。

全生育期243天左右,较对照史力丰相同。除硫甙降低外,主要特征特性和史力丰相似。苗期生长缓而稳健,越冬半直立,春发势强,株高152厘米,分枝着生较低,主轴长度61.2厘米,一次分枝8.2个,二次分枝6.3个,单株有效角果332.3个,每角18.54粒,千粒重4.0克。芥酸含量0.23%,硫甙含量26.13umol/g饼粉,含油率41.53%。综合抗性好,品种一致性好。

五、栽培技术要点

1、适期早播、稀播育壮秧:苗床要选用地势较高、土质肥沃、灌溉方便的田块,忌用重茬田。苏北、苏中地区为9月15日左右,苏南地区9月下旬。

2、适时移栽:苏北、苏中地区适宜移栽期10月15日左右,苏南地区10月下旬。

3、合理密植:中等肥力栽培水平田块移栽密度每亩1万株左右,肥力较高田块在0.8万株左右。移栽可采用宽行窄株。

4、肥水管理:遵循重施基肥、增施磷肥、必施硼肥的原则;每亩施纯氮12.5-17.5公斤、五氧化二磷8-11.2公斤、氧化钾10-14公斤,硼砂0.75-1公斤;氮肥按基5苗3苔2的比例合理运筹,磷、钾、硼肥一次底施。开好三沟,做到明水能排,暗水能降。

5、及时防治病、虫害:苗期和移栽后重点防治蚜虫和菜青虫。初花期喷药防治菌核病。

敢达争锋对决破解版

天王娱乐

疯狂大脑